耶伦访华结束,总结分析
新闻资讯
2023-07-12 21:53
31
0
7月9日结束访华的耶伦,在离开北京之前,也开了个发布会。耶伦在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访华目的是建立和深化与中方新一届经济团队的关系,减少误解风险,并为未来两国在气候变化、债务危机等领域的合作铺平道路。![]()
耶伦承认,美中两国仍存在“重大分歧”,但她同时强调,华盛顿并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耶伦还说,任何一次访问都无法在一夜之间解决我们的挑战,但预计此行将有助于与中国新经济团队建立一个有弹性且富有成效的沟通渠道。而我方的总结通稿是,“此次美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期间,中美经贸团队举行了长时间坦诚会谈。中方重申了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立场,表达了中方关切,讨论了宏观经济及全球性挑战议题。后续双方将保持沟通。”![]()
另外,今天还有一个更详细的介绍耶伦访华的通稿,我们可以具体来看一下。![]()
开头首先提到“相关会见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具有建设性”。坦诚、务实、深入,基本就是说,双方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有“建设性”说明,会谈相比之前是有一些积极变化,至少没有恶化。此外,介绍通稿里,关于双方谈了什么,有具体说了4点。一般这样的通稿里,对方说的话里,只有我们比较认同的话,才会出现在通稿里。这里是说,“美方表示,其不寻求对华“脱钩”,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脱钩对两国都是灾难性的,也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美方无意强迫各国选边站队,使世界经济碎片化。”![]()
第二点是关于美国经济制裁打压,在这一点的描述里,没有出现“美方表示”。![]()
第三点,是我们阐明“中方关于健康经济竞争的立场”。
这个结合美国方面公布的通稿看,应该是我方专门反驳耶伦一些所谓“施压”。耶伦在记者会上提到,她进行所谓施压,表达对不公平经济行为的严重关切。我们则说,“中国始终致力于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第四点,则是展现了中方对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意愿。这里提到“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稳定、气候变化、债务问题”,有效应对解决全球性挑战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
这里因为提到债务问题,包括耶伦记者会上也说了气候变化和债务问题。
不过,我得强调一下,不管中方,还是美方的通稿里,这个债务问题,都是指“全球债务问题”,而不是指美债。包括耶伦记者会的通稿里,关于债务,主要是说,“关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债务困境”。
估计耶伦也很清楚,单靠这一次谈,在美国没有做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买美债,所以干脆通稿里都不提。在我方通稿里的最后一段,是提到这次耶伦访华,双方所达成的“共识”。“在耶伦财长此访期间,双方一致同意按照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后续保持中美经济领域的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交流。”
![]()
从双方公布内容看,耶伦此行虽然见了不少人,但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也没有联合公报。这次耶伦访华主要成果,也是具体建立一个双方经济团队的沟通渠道。双方整体就是以沟通为主,并没有达成具体实质性结果,但双方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后续会继续谈,保持沟通。这个也不意外,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耶伦此行,不可能一来就谈出什么结果,即使要谈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次更多就是让世界看看,双方还是有保持沟通渠道,双方关系没有失控。但美国最大问题,还是说一套做一套,拜登团队内部都各说各话。关键不是说点好话,我们需要美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们说的话是管用的。所以,一看耶伦自己一个人来,大致就能预期不会有啥实质性结果。因为耶伦作为美国财长,她负责的领域,比如兜售美债,是她有求于我们。
这次耶伦跟我们见面的“鞠躬”视频,在外网也是传得火热。
耶伦负责嘴巴上放鸽,但又给不出实质性让步,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要是未来哪天,看到美国财长、商务部长、贸易代表,三人同时过来,才有可能是真正要谈。此外,耶伦这次发布会,虽然比布林肯那次要稍微和善一些。但耶伦在发布会上,也说了她在跟我们对话时,所谓“施压”。耶伦还说,美国将继续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行动,以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和我们盟友的安全利益。由此来看,美国对我们发展的遏制,并不会因为耶伦访华,而有任何改变。耶伦在7月8日,还宴请了一些所谓“女性经济学家”,耶伦还说“虽然中美存在分歧,但这些并不是与中国人民的分歧”。我这里想说,美国现在这样不择手段的遏制中国的发展,这叫跟中国人民没分歧?美国不让中国产业升级,不让中国发展,就是不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所以,这次耶伦访华,虽然看起来态度比布林肯要友善一些,但实际绵里藏针也不少。但去年11月12日,耶伦参加巴厘岛峰会之前,曾公开说,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源于中方的“误解”,并声称中国应该“理解”美国“采取行动”的原因,美方并非试图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耶伦这话说起来就挺搞笑的,这是中国“误解”了美国吗?美国过去这几年,从特朗普到拜登,一直用实际行动不断遏制我们发展,还说这是误解?就连特朗普时期加的不合理关税,到现在拜登都还没有取消掉,这叫做误解?纽约时报最近报道耶伦访华时,还信誓旦旦宣称,耶伦要让中国相信,美国以安全名义阻止中国获得半导体等技术,所采取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为了损害中国经济。英国金融时报,今天有一个报道标题是《耶伦:美国投资审查机制不会损害中国》耶伦的说法,相当于说,我要打你,但你不能还手,得理解我打你,不会伤害你。我们在各种场合说过无数遍,当前中美关系困局的症结所在,是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导致错误的对华政策。如果美国还抱着一边用实际行动来对我们各种制裁、软脱钩,还要一边让我们不要“误解”。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和美国的关系,仍然还会处于一个打打谈谈、边打边谈的常态。最近很流行“谈妥论”,动辄说中美已经谈妥了,准备联手对全世界割韭菜。在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时候,就等于是拒绝了美国所谓G2论。其实,美国所谓G2论是一个陷阱,如果我们跟美国一样搞全世界收割,看似很爽,但实际是自毁城墙。所以,那种脑补中美私底下已经谈妥的,有点太过于沉浸在自己虚构的脑补里。结果布林肯离开后,又动辄大放厥词,拜登也是对我们出言不逊。并且,美方执法人员以涉芬太尼为借口,在第三国采用“钓鱼执法”诱捕中国公民的行为,已经成为中美双方一个新的冲突点。双方的博弈,并没有因为布林肯访华而缓和,反而有激化态势。然后“谈妥派”就又脑补说,别看明面上打得激烈,私底下已经谈妥了。然而“谈妥派”仍然信誓旦旦宣称,我们会私底下买一堆美债,来跟美国联手收割世界。结果,今天外交部领事司提醒在美和拟赴美中国公民注意安全,主要就是“美国以各种借口对入出境美国的中国公民滋扰盘查”。![]()
我觉得,这些“谈妥派”已经陷入到一种“自我爽文”逻辑,有点像传销一样,虚构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逻辑,就觉得是事实。写小说也可以从逻辑上自圆其说,但不代表现实就是如此。当我们的分析跟事实不符时,不是用更多脑补去找补,而是要实事求是的及时纠错纠偏。“谈妥派”一开始就预先设立一个“谈妥”的大前提,结果当事实发现没有谈妥后,就用更多脑补去虚构,结果只是让自己的分析,越来越偏离现实,变成与现实平行的“自我爽文”。要是中美“谈妥”了,会体现在白纸黑字的各种协议上。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另外按惯例把昨天的例行投票也在隔天文末发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下方参与投票。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大白话时事",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