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PI和PPI
新闻资讯
2023-07-12 21:53
36
0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CPI数据。
很多人就说,你看,PPI都同比下降5.4%,这还不是通缩吗?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所以PPI指数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有高度绑定效应。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是有强烈的周期属性,有几年暴涨,就会有几年暴跌,比较难出现长期单边走势。所以,PPI这样有强烈周期属性的指数,在2021-2022年大涨之后,最近这一年大跌是很正常的。而且,PPI指数在经过这两年大跌后,整体仍然还是高于2019年的水平。2021年的PPI指数同比增长一度飙到13.5%。这主要也是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翻倍式暴涨所导致的。2021年,包括石油、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都是翻倍式暴涨。2022年,由于俄乌冲突,让国际油价在2022年3月一度达到139美元的峰值,这也让PPI指数在2022年上半年有一波冲顶。但随着国际油价过去一年,从139美元的峰值,是一路回落到现在美元75美元左右。除了油价之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也都有较大跌幅。一般来说,PPI指数暴涨,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对于资源进口国来说,会有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因为PPI指数所绑定的大宗商品价格,是有周期属性,特别是暴涨后的暴跌,只是价格回归正常,很难因此说是通缩。比方说,油价从去年130美元,跌回当前75美元左右,这个油价仍然高于过去十年的均值。而且油价跌回正常区间,对我们这样的石油进口国来说,也是好事。结果很多人莫名其妙就拿PPI指数下跌,就拿来唱衰我们经济,渲染我们经济药丸的氛围,是有点离谱。再说说CPI同比持平的事情,其实这个也跟油价有关。石油不但是工业之母,对生产价格影响很大,油价对消费端的影响也很大。我们只要看一下6月CPI的细分选项就知道,大部分细分选项,比如食品烟酒的价格是同比增长2%。而交通通信的选项里,主要就是交通工具的价格,也就是汽车价格。这里,交通工具的价格是同比负增长4.3%,这是上半年汽车价格战比较激烈所致。还有就是交通工具用燃料,也就是汽油价格,是同比负增长17.6%。去年6月中旬,国内汽油才达到峰值,全国大部分地区的92汽油价格是9.3元/升。今年6月底的油价,92号汽油普遍降到7.5左右,降幅达19%左右。油价相比去年6月同期大跌,是当前CPI指数一直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结果现在油价降回来了,这本来也是好事,结果带动了CPI同比保持低位,也被很多人刻意渲染通缩氛围,来唱衰经济。我们CPI的影响权重里,除了油价外,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是猪肉价格。前几年猪肉价格权重更大的时候,CPI指数甚至有猪肉指数的称号。油价和猪肉价格,这两大CPI权重,今年整体都保持低位,CPI指数也保持低通胀水平,并不奇怪。美国之所以喜欢用刨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通胀率,更多参考核心通胀率,主要也是因为核心通胀率会更准确反应社会的实际通胀情况。跟PPI指数一样,是不能因为周期性的价格涨跌,就断定通胀或通缩。同样很有意思的是,前几年猪肉价格大涨的时候,一堆人说要大通胀。猪肉价格大涨,整体来说,对我们大多数人是比较不好的。
现在猪肉价格跌下来,至少对消费者来说是比较好的事情,结果猪肉带动CPI下降,经过一些人刻意唱衰包装,就变成动辄药丸。其实,我们从去年油价和猪肉价格走势,也可以稍微推断未来半年的CPI走势情况。去年7月底,油价就从9.3元/升的峰值,下降到8.5元/升的水平,降幅很大。这意味着从下个月开始,油价下跌对CPI的拉低影响,会开始降低。不过,去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是有过一波较大涨幅。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如果继续横盘低位,没有出现较大涨幅的话,那么猪肉价格会相比去年同期会有较大跌幅,这会拉低下半年的CPI水平。这意味着下半年的CPI整体仍然会在1%左右的低通胀水平徘徊。这个水平,即代表不了要大通胀,也代表不了要大通缩。其实刨除油价和猪肉价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价是涨是跌,大家自己应该都有亲身感受。那些说大通缩的人,建议多去超市里逛逛,不要为了唱衰,就无视了现实。现在全球高通胀,导致欧美消费萎靡,全球整体经济都不景气,我们自然也很难独善其身。我更多也只是反驳这种为了唱衰而唱衰的言论,不代表我觉得现在经济有多好。但拿PPI同比下降,就渲染通缩氛围,完全不看前两年PPI大涨的前提,这种言论是比较离谱的。而且像土耳其这种通胀率一度达到85%的国家都没完。像日本这样,过去两年日元最大贬值幅度达到32.4%,目前也都还没完。日本贸易逆差是已经连续22个月贸易逆差,要是我们连续22个月贸易逆差,都不知道会被唱衰成啥样。所以,我们对于这些经济数据的波动,不要被带节奏,搞得很情绪化,还是得理性辩证去看待。前两年经济还好的时候,我还会比较经常去跟大家提醒风险,分析一些问题,给大家泼泼冷水。但今年整个经济形势确实不好,面对一些制造恐慌的舆论氛围,我反而会更多反驳刻意唱衰的声音,跟大家做做心理按摩。这不代表我多看好当前经济,只是反驳为了黑而黑的观点而已。不管是前两年去提示风险,还是当前做心理按摩,我都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市场更缺少什么,我就会去做什么。人性是很容易情绪化的,在市场比较情绪化的时候,要去做一些平衡的压力自然很大,但我觉得这也是我作为自媒体作者的社会责任。我是希望,我们的舆论场能尽量别那么的极端化,能多一些理性的声音。不好的地方,我们确实要正视,并想办法解决,也不要低估我们自己的经济韧性。但一些刻意唱衰的言论,单纯只是为了制造恐慌,我们该反驳,也还是要反驳。
文章引用微信公众号"大白话时事",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